日前,赛迪顾问双碳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概况。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储能发展驶入快车道。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6月,中国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达44.4GW/99.1GWh,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从地区分布上看,新能源占比领先的西北地区,以及储能盈利模式较为完善的华北地区,累计装机规模领先。2024年上半年,西北、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超过50%,其中,西北地区27.3%,华北地区27.2%,华中地区15.3%,南方地区15.2%,华东地区14.6%,东北地区0.4%。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上半年,已投运新型储能在电力储能中占比45.0%,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0%,压缩空气储能占比1.1%,铅炭(酸)电池储能占比0.8%,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技术路线%。试点示范项目引领新型储能多元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4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56个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涵盖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个混合储能、3个重力储能、3个飞轮储能、2个钠离子电池、2个二氧化碳储能、1个铅炭电池、1个液态空气储能,引领新型储能多元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型储能应用方面,从应用场景看,上半年独立储能装机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占比42.8%,其他应用场景占比11.9%。一方面,独立储能利好政策频出,商业化进程加速;另一方面,新能源配储政策趋势还在增强,配储方式也慢慢变得灵活。中国新型储能装机主要分布在源网侧,用户侧储能发展潜力较大。目前制约用户侧储能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于新型储能市场化程度不高,盈利模式不稳定。2024年上半年,国家频繁出台有关政策,推动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用户侧储能装机需求或将爆发。(霍悦)
近几年来,我国能源转型加速,风电、光伏、储能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不断突破历史峰值。与此同时,为了抢夺市场,众多企业陷入了“价格战”的困境中,行业恶性竞争等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在刚过去的10月,风光储企业纷纷吹响“反内卷”号角,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联合起来签订自律公约,部分用户开始修改招标规则,意图形成共同维护产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大力实施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全方面提升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给能力,快速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开发,就近开发分布式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业内的人表示,《意见》为我国风电、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次注入强大动力。自律他律齐反“内卷”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产业链上下游16家头部企业达成共识,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还发布光伏组件最低成本价0.68元/W,并明确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及嫌疑违反法律,为价格竞争划定红线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2024)上,12家风电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共同签署《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这12家风电企业分别是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能源、明阳智能、三一重能、东方电气,电气风电、中国中车、中船海装、联合动力、华锐风电、兴蓝风电,占据当前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产业99%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据介绍,该公约依据现行法律和法规,制定低价恶性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及罚则,重点解决低价恶性竞争、恶意诋毁竞争对手、不公平合同条款等问题,为风电行业健康发展注入强心剂。业内专家这样认为,对于目前国内的风电、光伏行业来说,仅有自律公约还远远不足。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司原副司长史立山看来,“要把开发商统一考虑进来,一定要把最低价格中标条款给去掉,把价格主导的选择原则变成全生命周期主导。”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低价中标给自身带来的伤害,开始修改招标规则。如某央企在储能招标中将技术、价格评标权重从原来的50%、45%,分别调整为55%、40%,商务评标权重不变。不仅是储能领域,在风电和光伏领域,亦有央企开发商调整招标规则,尤其是针对价格权重和评标价的计算规则。例如一些风电项目中,开发商则将价格权重从45%下调至35%。专家这样认为,招标规则的修改也表明,未来的项目招标将更看重设备整个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产品质量可靠性、绿色供应链、履约能力等评价指标,对于风光储产业解决过往依赖低价中标的问题有着积极意义。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1-9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160.88GW,同比增长24.77%,预计全年仍将维持较高增速。同时,供给过剩导致全行业盈利极致承压,产品价格或维持底部运行,2024年上市公司半年报基本比较悲观。专家强调,随着《意见》等利好风电、光伏产业的一揽子政策相继发力,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积极看待后续光伏行业发展。陷“增收不增利”困局风光电协会及企业之所以近期纷纷采取低价的策略,其原因不言而喻长期低价竞争严重破坏了产业的发展环境。以风电行业为例,价格之战导致的后果尤为明显。目前,中国已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体系,构建了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全球60%以上的风电部件和整机在中国生产制造。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突破两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装机达到3912万千瓦,同比增长16.85%。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风电装机4.67亿千瓦,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584万千瓦,同比增长12%。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提前约6年半实现12亿千瓦的目标。新增装机规模稳步增长,叠加国内风机价格企稳,风电整机厂商前三季度业绩整体回暖。据统计,今年1-9月,25家A股风电产业链上市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957.32亿元,金风科技、运达股份、三一重能、东方电气均实现增长。但在净利润方面,风电整机厂商的表现有所分化,明阳智能、三一重能、东方电气、电气风电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今年上半年,风机价格有所回升,但境内外市场均未走出价格内卷的局面。”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在日前举行的行业会议上说。过去两年,风机制造业业绩整体处于不佳状态。据半年报,风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明阳智能、金风科技的上半年净利润虽然有所增长,同比分别增长约0.9%、10.8%,远超2023年全年水平,但其他多数企业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上半年,三一重能净利润同比下滑47%,运达股份、电气风电分别同比下滑0.54%、4.3%。风机重要零部件叶片制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中材科技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企业净利润同比降幅达到63.39%-72.73%,根本原因是公司基本的产品价格同比下降。风电零部件制造商恒润股份预计2024年上半年出现亏损,塔筒供应商天顺风能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也同比一下子就下降。有经验的人指出,造成这种“增收不增利”局面的部分缘由是投标价格的持续降低。目前,陆上风电机组单位千瓦价格大大下跌,已跌破千元大关,曾经稳定的价格体系在市场冲击下瓦解。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从当前头部风电整机企业上半年财报看,风电机组制造板块多处于亏损状态。“这既不利于高质量开发风电项目,也将伤及风电制造企业的生存根基,制约风电产业可持续发展。”据国海证券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陆上风电全年投标均价约为1584元/千瓦,同比下降幅度高达约14%,海上风电价格也降至约2936元/千瓦。2024年1-7月,陆上风电价格进一步降到1400元/千瓦,部分项目风电机组招投标价格甚至低于直接材料成本,使得风电制造端陷入全面亏损的艰难境地。探寻破局之道在价格“厮杀”中,企业为赢得订单压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投标。最低价中标模式盛行,给整个风电产业链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在“内卷”压力下,企业积极寻求破局之路,而风机大型化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为降低度电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各大企业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人力进行研发攻关。从最初的几兆瓦常规机组,发展到如今的十几兆瓦甚至更高功率的巨型风机,风电技术日新月异。2023年,三一重能推出全球最大陆上风电机组15兆瓦,明阳智能也发布了全球最大海上风电机组22兆瓦。然而,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远景能源风机产品线总工程师黄虎坦言,风机大型化的目的本应是降低度电成本,但目前行业似乎在盲目追求大型化,单纯将叶片做长、功率做大。“如果通过提升性能与可靠性,200米叶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比230米叶片更优的全生命周期发电量,同时还能大幅度降低生产制造、运输、吊装等环节的不确定性。”黄虎说。另一方面,高额的研发投入伴随着巨大风险,风电研发技术周期长、成果转化难度大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企业。同时,风电行业高度依赖产业链协同,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到中游整机制造商,再到下游风电场运营商,所有的环节紧密相连。在“内卷”的大环境下,风电产业链协同面临诸多难题。金风科技总裁曹志刚表示,风机制造企业和协会需要完善为客户提供投资所需成本、经营成本、发电能力等维度的完整评价体系,促进行业理性发展。曹志刚说:“风电的绿色低碳价值长期被低估,若能在投资开发环节体现这部分价值,将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风电经济性良好、迅速增加的大背景下,高质量、高性能是目前行业保持螺旋上升的正确路径。”金风科技副总裁陈秋华也呼吁国家调整最低价中标政策,加大对风电项目质量、技术、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的要求,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创新。(中国工业报记者郭宇)
2024年11月6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到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工业与信息化部政府采购中心)调研,观看招标中心数字化转型平台建设成果,听取党建和业务工作汇报,了解对部支撑能力建设情况,研究招标中心发展的策略及重点任务。金壮龙指出,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是从事招标采购工作最早的国字号单位,具有光荣历史和重要影响力。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紧紧围绕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继承巩固、创新发展,加快建设一流的招标采购和项目管理领域国家队。要着力强化战略引领,充分的发挥特色优势,创新拓展业务领域,加快建设“数字中招”,把行业领头羊巩固住、提升好,不断形成发展新动能。要着力提升核心业务能力,在做专做精做深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上的水准,强化数据挖掘和对企服务能力,增强对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的支撑力。要着力提高科学管理上的水准,坚持以制度管事管人,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强化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夯实长远稳定发展的根基。金壮龙强调,要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要逐步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学深悟透习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招标采购改革创新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水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要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层次地融合,用好党纪学习教育、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守住廉洁、保密、安全、质量“四条红线”。要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着眼新形势新任务,逐步优化人员结构,注重年轻干部培养,在实践中打造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弘扬伟大精神,健全激励机制,倡导严慎细实、雷厉风行、团结协作、敬业规范的工作作风,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舞台、干成事的给激励,引导党员干部职员创先争优、勇挑大梁,在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新的贡献。部有关司局负责参加调研。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今年的进博会首次通过本地绿证交易,实现绿色用电。低碳进博、科技进博,成为今年的突出特点。第七届进博会首次采购上海本地发电企业的绿色电力证书10000张,相当于10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保障进博会从筹备到闭幕期间的绿色用电需求。本届进博会的绿电供应涉及大大小小近20个场馆,保供总面积超42万平方米。在场馆配电间内的重点电力设备上,今年布设的传感器总数增加到4679个。这两天,这台新型电力巡视机器人已提前“上岗”。国网上海青浦供电公司现场工程师王子畅表示:“通过我们的巡视机器人、传感器,实时获取场馆内电力设备的运作情况,能保证照明、展台用电、话筒、音响等等这些用电设备,从始至终保持一个可靠用电。”
2024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出多次呼吁及倡议,旨在促进光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特别是针对光伏组件价格的波动,协会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力求调控实现光伏组件价格的合理化。这不仅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还将促进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早在今年8月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就组织召开了“光伏电站建设招投标价格机制座谈会”。会议期间,协会领导与参会代表深入讨论了当前光伏组件市场行情报价波动问题,并向光伏制造企业发出倡议,要求他们认识到自身在解决行业困境中的主体责任,避免恶性竞争,坚持创新驱动、坚持长期主义,实现合作共赢,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环境。爱旭股份等多家光伏产业链企业纷纷积极地响应协会号召,承诺将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等方式,推动光伏组件成本的有效控制。部分企业表示,将致力于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力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相关成本,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各企业未来将逐步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通过共享资源和技术,促进光伏组件成本的有效控制,助力实现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目标。根据10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光伏组件的含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不含运杂费)为0.68元/瓦,这一指导价格将有利于规范光伏项目的建设投标活动。此举不仅仅可以引导光伏组件市场行情报价趋于合理并朝着更加合理和稳定的方向发展,还能确保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均衡,避免因价格战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市场无序竞争。随着行业机构的呼吁和倡议得到更多企业的响应,光伏组件价格有望进入更加理性和稳定的阶段,这对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结构转型贡献力量。我们期待在未来,光伏组件价格的合理化可成为行业常态,各企业能够公平、理性竞争,为全球的光伏行业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一起努力下,中国光伏行业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途。(张清)
10月28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发布《2024年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4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分大类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前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5.6个百分点,制造业延续转型升级趋势。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报告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4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一、二、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9.8%、6.5%、7.6%;三季度各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7%、8.9%、8.5%,8、9月增速均超过8%,受高温因素拉动较大。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高于上年同期,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前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4.7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4.0%,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8.9%。前三季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8%。分大类看,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前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5.6个百分点,制造业延续转型升级趋势。前三季度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9.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4.4%)、仪器仪表制造业(11.6%)、汽车制造业(11.1%)四个行业用电量增速超过1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的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6.2%,通用设备制造业中的风能原动设备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19.6%。消费品制造业前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中的12个子行业用电量均为正增长;其中,食品制造业(10.9%)、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0.8%)、家具制造业(9.7%)、纺织服装/服饰业(8.6%)四个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8%。四大高载能行业前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3.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9%、5.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9%,其中三季度同比下降2.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9%,其中三季度同比下降5.2%。报告数据显示,第三产业用电量延续快速增长势头,互联网及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快速地增长。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1.4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18.8%,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25.9%。前三季度,第三产业中的各子行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5%。在移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4.4%;电动汽车保持快速地发展,充换电服务业前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56.7%。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1.6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56.5%。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电力投资保持迅速增加,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合计2亿千瓦,占总新增装机比重超过八成。前三季度,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9941亿元,同比增长12.4%。分类型看,电源完成投资5959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为85.6%。电网完成投资3982亿元,同比增长21.1%。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4亿千瓦,同比多投产3165万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2.0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82.4%。截至9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1.6亿千瓦,同比增长14.1%。火电14.2亿千瓦,其中,煤电11.8亿千瓦、同比增长2.1%,煤电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7.3%,同比降低4.4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7.9亿千瓦,同比增长24.0%,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6.5%,比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分类型看,水电4.3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5592万千瓦;核电5808万千瓦;并网风电4.8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4.4亿千瓦、海上风电3910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7.7亿千瓦。全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9月底达到12.5亿千瓦,同比增长35.9%,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39.6%,比上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迅速增加,火电充分的发挥了兜底保供作用。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电厂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16.0%、1.5%、10.8%和27.0%。受降水同比增加以及上年同期低基数因素拉动,4-7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1.0%、38.6%、44.5%、36.2%;8月以来受主要流域降水减少以及上年基数提高等因素影响,8月水电发电量增速回落至10.7%,9月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4.6%。5-7月,火电发电量同比分别下降4.3%、7.4%、4.9%;8月以来在电力消费增速回升以及水电发电量增速回落拉动下,8月火电发电量转为正增长3.7%,9月火电发电量增速进一步上升至8.9%,及时发挥了兜底保供作用。前三季度,全口径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20.3%,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水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别的类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均同比下降。前三季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2619小时,同比降低106小时。分类型看,水电2672小时,同比提高305小时。火电3305小时,同比降低39小时;其中,煤电3469小时,同比降低32小时;气电1828小时,同比降低49小时。核电5704小时,同比降低20小时。并网风电1567小时,同比降低97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959小时,同比降低58小时。中电联分析,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下降,一方面原因是今年二、三季度全国平均风速同比下降,以及前三季度全国水平面辐照量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原因是部分地区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利用率同比下降。跨区、跨省输送电量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交流)16869万千伏安,同比多投产1227万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千米。前三季度,全国完成跨区输送电量70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3.7%、16.4%、11.0%。前三季度,全国完成跨省输送电量1.5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4.8%、7.2%、11.3%;内蒙古、云南、四川、山西输出电量规模均超过1000亿千瓦时。今冬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平衡中电联预计,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超过2023年。在夏季高温因素拉动下,前三季度电力消费增速超过预期。四季度,国家陆续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国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形态趋势,有助于促进电力消费增长。考虑到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四季度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以及2023年四季度基数较高等因素(2023年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0%,比2023年前三季度增速提高4.4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四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比前三季度有所放缓。根据不同预测方法对全社会用电量的预测结果,综合判断,预计今年四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左右,预计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左右,超过2023年全年增速(6.7%)。中电联预计2024年全年新投产发电装机4亿千瓦左右,新增装机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凸显。在国家“双碳”目标下,电力行业大力投资发展新能源。预计2024年全年新增发电装机4亿千瓦左右,其中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规模达到3.3亿千瓦左右。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3.2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13.5%。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9.2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的比重上升至57.8%;其中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容量达到13.8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比重超过40%,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凸显。火电14.6亿千瓦,其中煤电12亿千瓦。预计2024年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平衡。当前全国电煤库存整体处于较好水平,为今年迎峰度冬提供了较好保供基础。综合考虑需求量开始上涨、电源投产、电煤和天然气供应情况,预计今年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平衡,主要是华东、华中、西南、南方区域部分省级电网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形势偏紧。(中国工业报记者曹雅丽)
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印发《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更好理解和执行《方案》,回应社会关切,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电力装备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之一,是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保证。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电力装备研发制造水平、保障质量可靠性、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电力装备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电力装备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很明显的成效,数字基本的建设持续优化、数字技术支撑持续加强、数字赋能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实现研发到工艺、生产到服务的数字化贯通。但与此同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相同的领域、不一样的区域、不同企业转型进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有待加强、数字化转型基础有待提升,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制约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深化,需要相关政策加强引导。二、《方案》制定的主要考虑是什么?一是强化实用导向。电力装备产品品种类型多,包括发、输、配、用,水、火、风、光、核等多个领域,既有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多的大型装备,也有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功能单一的小型产品。通过深入挖掘电力装备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坚持实用导向,适当体现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前瞻需求,总结梳理实用、管用、好用的典型场景。二是突出协同转型。按照“点、线、面”协同转型模式,“点”上从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理、运维服务等关键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线”上充分的发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引领支撑作用,带动产业链大中小企业开展链式转型。“面”上以电力装备产业集群为基础,强化集群内企业协同转型。三是形成多方合力。充分的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引导电力装备行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充分的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带动行业内中小企业开展链式转型。充分的发挥协会服务作用,引导相关行业协会提升服务水平,强化交流对接,形成工作合力,一同推动电力装备数字化转型。三、《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方案》中,我们明确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及组织实施方式等,并提出行业典型应用场景。一是总体要求。明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用导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为主线,分类、分级推进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出推动电力装备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标杆引领作用持续增强、支撑服务能力逐渐完备等一系列目标。二是重点任务。《方案》明确加快关键环节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构建数字化协同转型生态三大重点任务,在关键环节方面,推动发输配用等各领域电力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运维服务、节能管理数字化转型;在转型基础方面,提出要健全标准体系、强化评估诊断、夯实网络数据基础、推动制造装备改造等;在协同转型方面,提出要加快大中小企业链式转型、推动电力装备制造业集群化转型、培育一批优质解决方案供应商,不断加快电力装备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电力装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三是组织实施。明确从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提升支撑服务水平等方面做好《方案》组织实施工作。四是附件部分。聚焦行业亟需,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仓储物流、运维服务等方面提出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
工信部重装〔2024〕1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与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有关行业协会,有关电力装备生产企业:现将《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附件:《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9月5日
2024年9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529993.86万美元,同比下降9.89%
据机经网整理海关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为529993.86万美元,同比下降9.89%;出口数量为322250068台,同比增长2.50%。2024年9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1-9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累计出口金额为4368493.71万美元,同比下降10.12%;累计出口数量为2852815894台,同比增长4.64%。2024年1-9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累计出口金额及同比增速2024年9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德国、韩国、越南、澳大利亚、荷兰、印度、日本、西班牙、英国,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72.15%。其中,向美国出口最多,金额为133615.0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5.21%。2024年9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1-9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德国、越南、韩国、荷兰、日本、印度、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72.26%。其中,向美国出口最多,金额为1010469.53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3.13%。2024年1-9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TOP10国家/地区2024年1-9月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占比TOP10国家/地区
丹桂飘香,秋意正浓,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24日,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首届焊工(智能焊接)职业技能竞赛表彰大会暨闭幕式在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圆满举行。盛会前夕,组委会精心策划了第二期“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荣幸邀请到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大国工匠高凤林做《践行党的优良传统,极致追求工匠精神》专题报告。高凤林副主席的讲话,如同春风化雨,深入人心。他深刻剖析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高凤林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见解,展现了劳模工匠们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优良传统,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激励着在座的每一位听众。高凤林还特别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技术技能,更要拥有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他鼓励广大青年学子及行业从业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首届焊工(智能焊接)职业技能竞赛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主办。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大公司集团、职业院校及行业协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哈电集团、东电集团、北汽福田、广西柳工、中国重汽、中联重科、徐州重型及一汽大众等25家公司集团及职业院校的70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竞赛项目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参赛选手在真实生产环境的场景下完成各项技能操作,不仅考验了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也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深层次地融合。同时,竞赛紧密围绕智能焊接技术的发展的新趋势,重点考察选手焊接工艺设计和编程、工业机器人的编程与应用、焊接质量评判和安全文明生产等综合素养。经过三天的激烈比拼,一批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竞赛组委会主任李奇在表彰大会上宣读了竞赛获奖名单。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萧山技师学院、江门市新会技师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零部件分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聊城市技师学院、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荣获竞赛团体优胜奖。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袁勇尚、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曲杰、杭州萧山技师学院赵喆荣获职工组个人优胜一等奖;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张文迪荣获学生组个人优胜一等奖。袁勇尚代表全体参赛选手宣读倡议书。表彰大会最后一项议程,由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关明做竞赛总结并致闭幕辞。关明副主席强调,竞赛的成功举办,正是产业工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手段,也是产业工人提升技能素质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充分的利用、不断拓展这一平台,使之成为产业工人切磋技艺的擂台、传播技术的讲台、创新创造的舞台。他指出如今随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焊接正在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同时也对职工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我们大家把个人成长与企业未来的发展、国家富强紧紧地“焊接”在一起,向高凤林大师学习,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技能,涌现出更多业内牛人,“焊武帝”“焊高祖”“英雄好焊”。中国焊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连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副主任、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孙颐,上海锅炉压力容器行业协会秘书长黄衍发,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竞赛裁判长史仲光,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职业本科大学高质量发展与就业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蔺琪,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徐巨峰及相关出席表彰大会暨闭幕式。表彰大会由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机械工作部部长、竞赛组委会委员翟持。大会期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人才评价中心发布成立《机械工业(焊接行业)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创新平台》,并荣幸地聘任高凤林副主席为该平台首席专家顾问。此举旨在借竞赛东风,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技术交流与人才培育的桥梁,深度促进产学研用的融合,将该平台塑造为技能精英荟萃、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高地,以及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前沿阵地。10月12日,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国首届焊工(智能焊接)职业技能竞赛的成功举办,正是落实这一战略的具体行动。通过竞赛,不仅推动了焊接技术的创新升级,还促进了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为制造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为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机械联评价中心)
手机站二维码